鼻窦炎怎么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ldquo一气周流rdquo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一气周流”理论,是由清代医家*元御根据《*帝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善言人者,亦必有验于天”的天人相应观点所提出的。*元御认为天人一理,阴阳相贯,天地一大阴阳,人体一小阴阳。天地阴阳未判之时,一气混沌,是动则阴阳分、清浊列,清升浊降,阴阳异位,天地两仪乃成,而清浊之间,中气咸立,是为阴阳升降气机之枢轴。

*元御把人体气机的枢轴运动描述成:中土升动清气左旋而升,方其升半,火未成而化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而化热为火;中气转降带动浊气右转而下,方其降半,水未成而化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而成寒为水。土居中央称其“枢”,水、火、金、木,谓之“四象”;并归纳“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元御利用“一气周流”理论提出气机阴阳的升降关系为“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是以明言阴升阳降的气机变化过程。

在慢性鼻炎的发展过程里,先是肺气郁闭,不能敛降,宗气壅塞于中,气壅则不能转输膀胱,清气不能化雾而成湿,熏蒸于鼻窍而涕化浊出,是以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而辛金不降之因,则由土湿胃逆而成,土枢不转,浊气填塞,肺降无路,是以土壅金逆,清浊相干,升降无权,慢性鼻炎迁延难愈之由,多因乎此矣。

*元御在《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条下针对土壅金逆的病机特点,出一“桔梗元参汤”,其云:桔梗三钱、元参三钱、杏仁三钱、橘皮三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煎半杯,热服。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是方总以理脾肃肺为大旨,桔梗开肺排脓,元参润燥解*,杏仁肃肺,橘皮清肺化痰,半夏和胃降逆,茯苓健脾升清利湿,甘草补脾,生姜横散水湿,俾使土壅得开,金令下行,四象复运如常。

若久而不愈,肺热鼻塞,浊涕粘*者,*元御又出一“五味石膏汤”,五味一钱、石膏三钱、杏仁三钱、半夏三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煎半杯,热服。此方较桔梗元参汤除去化痰之橘皮和补脾之甘草,增加清热凉肺之石膏,敛肺而降之五味,大力寒凉以达右路敛降之功。

典型案例:

刘某,男,25岁,年9月12日初诊。主诉:间断鼻塞流清涕8年,加重3天。

患者8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塞、鼻流清涕,头晕等表现,初未予重视及治疗,后鼻塞、鼻流清涕反复发作,虽迭经诊治,未见明显好转。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鼻塞、鼻流清涕,伴有头蒙不清,面色暗*,纳差,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

辨证:土壅金逆。

治宜:理脾肃肺。

处方:桔梗元参汤。桔梗9g、元参9g、炒杏仁9g、陈皮9g、清半夏9g、茯苓9g、生姜9g、甘草6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9月19日二诊:2剂后患者即感鼻塞明显减轻,7剂后已无明显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弦稍滑。予患者继服7剂,巩固疗效。一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可见肺气开通与否直接影响鼻部的功能状态,而*元御认为“肺气之郁,总由土湿而胃逆,胃逆则浊气填塞,肺无降路故也。”由此理脾肃肺便成了土壅金逆所造成鼻塞治疗的对之法。此案患者虽迁延日久,然其在一经,未见传变,故治疗仍首选桔梗元参汤原方,7剂辄收佳效。是以可见“一气周流”理论在慢性鼻炎中应用,只要明辨审证处方,多能收到稳固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