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怎么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战的无条件投降为何此时提出来又为何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18/l5vkp3s.html

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首脑会议。

这个会议,讨论了二战中非洲、地中海、太平洋战局和尔后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问题。

会议开得意见分歧很多,争吵不休。诸如开辟欧洲战场、东南亚战场、法国领导人等问题。

但最重磅的消息却在1月24日出来了。

罗斯福与丘吉尔会议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新闻发布会上,当着所有新闻记者郑重说:

“总统和首相在考虑了世界大战的局势之后,比以往更加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这就是我们能够把战争的目的非常简单地表述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这时的丘吉尔表情有点僵硬,因为罗斯福事先并没有和他商量此事。

但丘吉尔还是老成练达,在大庭广众之下马上恢复了笑容,而且丘吉尔马上应声赞同,而且还提议为“无条件投降”干杯。

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在当年五一的讲话中强力回应“只有希特勒军队被彻底歼灭和希特勒德国无条件投降才能使欧洲获得和平!”

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也响应了这一决定。

四大盟国终于在反法西斯的立场上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并确定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目标。

难道还有“有条件投降”?

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多人会忽视无条件投降的真正含义。

普法战争

无条件投降就是不论对方提出什么条件与盟国停战与媾和,盟国方面都不予谈判,直到投降为止。

历史上的投降,大多数都是有条件投降!

在历史上,像一战、普法战争甚至早期的拿破仑战争都是有条件投降,或者说是停战。

辟如一战的德国就是属于先停战,而后签和约,突然发现自已是被当作战败国处理的。所以,德国人一战后很不服气,就是这么个原因。而且即使德国战败后,战胜国也没有在德国驻军,德国仍然保留军队等等。

完全不像二战后,德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自主权。

二战时的法国投降也是属于有条件投降,在法国人看来就是屈辱点的停战。所以法国仍然保留了维希法国政府与军队等等。

德军进入巴黎

为什么罗斯福要提出无条件投降这一目标?

事后丘吉尔在回忆说:“在这种场合和这种时候,如果我们两人有一点分歧即便是一时疏忽所致,也会破坏甚至危及两国的作战努力”。

很明显,丘吉尔被罗斯福摆了一道。

不过丘吉尔还是很聪明,他选择了要团结,顾大局。当然也有英国实力不够的原因。

罗斯福为何要这样摆一道呢?

最初衷的原因,当然是卡萨布兰卡会议开得很不满意。而最主要的原因呢,就是英国强烈反对从法国登陆反攻德国,而是要求盟军从意大利登陆。

就是丘吉尔标榜的所谓从“欧洲柔软的腹部”(意大利)切入欧洲战场的战略。

其实,丘吉尔的打算就是从意大利北上可以直接进攻南欧,从南向北发起攻击,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从东欧切入战场。

丘吉尔的如意算盘,就是阻止苏联红军从东线占领东欧。从而把整个欧洲吃掉,这属于典型的意识形态之争。

马歇尔照片

但是,此主张遭到了美军参谋总长马歇尔、艾森豪威力等的极力反对。众所周知,从军事上讲,意大利国土狭长,山地众多,是明显的易守难攻。

所谓“柔软的腹部”,一点都不柔。

而在法国西海岸登陆(那时还不叫诺曼底)的话,西欧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盟军可以摆开足够的机械化部队,展开强大的攻势,直插德国腹地。

这一点已经在后来的战争中被证明了。

意大利的战争不仅效率低,而且一直拖到了年,盟军在海陆空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迟迟打不开局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德军凯塞林元帅利用意大利多山区地形,设立多道防线,使得盟军根本发挥不了机械化集群作战的优势。

而法国登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意大利地形

主导权之争

所以,卡萨布兰卡会议就吵成了一锅粥。由于丘吉尔的坚持,也为了更好的团结盟国。

罗斯福做出了让步,同意丘吉尔的意见。所以这个会议好像是英国主导的会议。

但罗斯福与马歇尔对于丘吉尔的小算盘还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罗斯福突然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这个决定作为反击。

小恙,你还想主导我们?

这样,等于罗斯福又把主导权从英国人那里夺了回来。

“无条件投降”的各界反映是什么?

因为一旦谈到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敌人也会拼死抵抗到最后。己方的损失也会是相当惨重。

所以,当时盟军内部的反对意见也很大。

会后,英国情报局局长孟席斯就警告丘吉尔:“如果不放宽条件,德国军队就会像所谓的走投无路的老鼠,在绝望中凶暴中打下去。”

而英美的很多舆论也觉得罗斯福的决定是个错误,“这将使得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进行顽抗,孤注一掷地拼死抵抗,从而延长战争时间”。

但是罗斯福还是力排众议提出了这个战争目标。

盟军将领开会

其实当时提出这个目标是有很大风险的。

就在全年,大西洋海战并没有取得优势,盟军被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击沉的商船吨数超过制造出来的船舶吨位,这意味着运输生命线的战斗还在生死存亡之间。

要知道这条生命线承载着的,不仅是英美的运输物资,也包括了对苏联、中国的援助物资在内。

而盟军对德战略轰炸也没有取得优势,空军损失惨重,别看炸得起劲。

光飞机损失就达多架,此处详看《9.8万名飞行员的阵亡值不值?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直到年春,盟军才获得了欧洲大陆的制空权。

在苏德战场,苏军也并没有取得优势,别看斯大林格勒战役打赢了。

在“无条件投降”决议后的半年里,德国人又打了一个出色的反击战——哈尔科夫战役,苏联红军损失将近50万人。

如果按这个进度打下去,苏德之间的局势可能进入长时间的拉锯战。

在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还没有结束,并没有进入反攻阶段,虽然大家明白这个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要多久才能消灭日本,这个却并没有数。

B-24战略轰炸罗马尼亚普罗斯特油田

所以,在这个时候。盟军并没有占据太多优势,战争还处于很艰难与残酷的阶段。

此时提出“无条件投降”,的确相当于把敌人逼到死角,导致拼死顽抗。

罗斯福这个决定,当然是存在着他希望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小九九。

但客观上,的确给了反法西斯联盟国以信心。

这里,更可以看出罗斯福的领导力。

产生了怎样的意外效果?

第一,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内部的团结。

当时,苏联怀疑德国可能会与英美等国单独议和。而英美也担心苏联单独与德国和谈,其实大国之间的合作就是如此,互疑是经常的事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曾发生过俄国单方面退出协约国作战的事情,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当时的英法协约国差点崩溃。

如果不是美国人已经参战,协约国的失败是很有可能的。

这在后来看,双方都传出过与德国和谈的事情。

苏德之间,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就传出过要谈判的事情,而且德国的将领也曾计划私下与盟军停战等。

而且,斯大林当时因急着要盟军开辟欧洲战场,拒绝参加此次会议,也是担心盟军在故意拖延时间。

大西洋之战德国潜艇

而盟军这边也的确因为大西洋的运输线遭受严重打击,以及欧洲制空权还掌握在德国手中。数百万军队及庞大军需装备的筹备都需要时间,也很难做到在年登陆法国。

但是,正是罗斯福抢先提出了“无条件投降”这个公开倡议。

彻底堵死了与敌国谈判的可能性。这也使得斯大林相信盟军不会与纳粹妥协。

日本谈判的希望破灭

尤其在亚洲,日本原本就不指望能打赢美国,一直希望在一个有利的局面下与美谈判停战。

但是,罗斯福丝毫不给日本人机会。日本人只有拖着所有的家当打下去了。

到了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前,日本大使佐滕还在不断希望苏联居中调停,但很明显,斯大林也不可能答应了。

这样,盟国之间才真正达成了一致的目标。

太平洋战争的日军舰队

第二,有力地提高了参战国的积极性。

因为这个终极目标的提出,各国也相继承认了这个事实,那就只有全力以赴的打败法西斯。

最明显的就是在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英国终于在美苏两国的压力下同意“霸王行动”,既法国诺曼底登陆行动。以减轻苏联红军东线战场的压力,从而彻底摧毁纳粹德国。

而在年,意大利登陆战的胜利,直接使希特勒难以兼顾库尔斯克战役,被迫把装甲部队抽调到意大利战场。苏德战场苏军开始占据主动。

在太平洋战场,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开始南北两路以“跳岛战术”夹击日本。

也是在年下半年,东南亚战场上,中英美三国开始反攻缅甸。

在物资援助上,美国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使得军工生产在——年开始达到产能高峰期,其间对苏、英等国的援助也直线上升。

福特公司生产的空中堡垒

那这个决定到底最后有没有贯彻到底呢?

实事求是地说,还是贯彻到底了。

首先,年9月,意大利无条件投降,且加入同盟国向德国反戈一击。

其次,德国就不消说了,在年到年这段时间,德国基本是被分割占领,军队都不允许保留。甚至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开始计划“把德国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国”。

那段时间里,根本不存在德国政府。

只是后面因为冷战的爆发,和考虑到战后维护的成本,才各自成立了东西德政府。

而最令人争议的是日本,很多文章中说日本其实不是无条件投降,因为日本最后保留了天皇。

其实事是这么回事,但日本的投降,的确是无条件投降。

7月26日,盟国发出《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表示还要继续战斗。陆军大臣阿南惟己甚至叫嚣:“一亿国民总玉碎!”

但在8月6日到9日,美国连续两颗原子弹扔下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铃木内阁就慌了,开始计划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最具实力的陆军阿南惟己还在坚持,但阿南惟己的坚持也是有条件投降。如保留天皇,由日本审理战犯等条件。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到8月13日,日本内阁僵持不下,首相铃木贯太郎决定提交裕仁天皇。

天皇心里也清楚,此时满州的退路是切断了,原子弹的力量也尝到了。如果不投降,那就日本这个民族都会不存在了,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万世一系”?

裕仁肯定是承受不了这样的责任的。只能无奈地表示“为大和民族留点种子”。

至于阿南惟己说的保留天皇,那就只能寄希望于盟军的最后裁定。

所以,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只有阿南惟己死不同意,但也还是服从了天皇决定,在投降文件签字后的第二天剖腹自杀。

那日本为什么保留了天皇呢?

那是因为麦克阿瑟飞到日本一看,发现日本这个民族太听天皇的,一根筋,如果把天皇给干掉,那日本就会大乱了,日本板栽要是打起了游击战来,那可不得了。

所以,麦克阿瑟就对当时的美总统杜鲁门说,如果你要把天皇废了,那就给我派一百万美军过来。

铃木内阁会议电影

这样,杜鲁门一看,也没辙,战后日本秩序的维持还用得着天皇。那就保留裕仁天皇吧。

但很明显,日本投降的确是无条件投降,只是战后清算时的确是保留了天皇,那同时也保留了军国主义的残余。这是后话也就不多说了。

从今天来看当年的“无条件投降”的决定,至今还是很让人痛快淋漓的。尤其是对于饱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人民而言,的确是鼓舞人心,信心大涨。

告诉我们什么?

二战中的法西斯德国其实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打到哪算到哪。结果四处起火,最终身死国灭。

同样,日本也是一个样,先贪个小便宜,侵略下东北,一看还不错,又想吞下华北,结果就陷入中国战场,怎么都抽身不出来。

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只有喂不饱的贪欲。

从“无条件投降”的历史意义上看。

我们可以看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一个团队也好,一个企业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管理法。

虽然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有沼泽、有荆棘、有陷阱,但只要知道北斗星在哪里,就知道怎样凝聚团队、部署力量,分配任务,从而快速达成目标。

前期精彩:

日本偷袭珍珠港,却奇迹般地拯救了美国?

比珍珠港还赢得漂亮,“真正的男子汉风度之战”——萨沃岛海战

引发二战的这笔赔款,为何德国历经92年坚持还清?美国还是亏大了

参考资料:

《二战史》

《光荣与梦想》

《落日:日本帝国的覆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